找到相关内容72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为《因明》一词翻译的辩解——兼论藏文文献分类中的一个观点

    希求解脱的人都是需要的。他又说:“所谓内明论典,必须是论述所要断除的无明和生起克制它的现量无我智慧的论典。而上述量论,可以种种理由阐述妥善抉泽补特伽罗(按:意译为数取,广义指有情,狭义指人。)无我和法...

    杨化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2938041.html
  • 漫谈和谐社会从“心”开始

    克制人的贪欲心。富人穷人,尊卑贵贱,远古以来,即存于世,按佛教的说话,乃属业报的差别之相。除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,才能“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”,自然也没有了贫富分别。否则,即使有朝一日,穷人成为富人,社会也...

    绍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2639309.html
  • 《天龙八部》 ·9.11·科学技术和佛法

    武功,但因为片面追求武功,缺乏作为武学基础的佛学修为,最终走火入魔,生命危殆。而少林寺一位地位低下的无名老僧,不仅于一招之内制服两大超一流武林高手,而且利用萧远山和慕容复两人完全不同的暴戾之气,互相克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4941843.html
  • 禪畫的意趣

    十一世紀以降,在禪宗門人及宋代文人眼中,那種刻意的樸拙、克制下的簡約以及自由自在的單純,似乎都有審美價值。不須努力追求高超的技巧,也不須把物體依現實限定的樣貌,一模一樣地畫出來。那不過是妄圖再去製造又一個投射幻象的格局罷了。有意地打破完整的概念,是使文學與藝術更具包容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。意念與形象在這兒只是一種暗示,需要透過讀者與觀賞者自己的想像才能完全。由是之故,我們可以看出一種普遍的趨勢:在...

    柯林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4943421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

    享受,克制自己,进修圣道,以达到转暗为明,转迷为悟,转凡成圣,转苦为乐之目的。其行为虽偏于自利的进取,实是兼善而非独善,是共利而非自利。   例如:他们开始归依三宝,受持五戒,奉行善戒,何止正己,且亦正...菩萨行愿的开始,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,为了完成利生度生的责任,就要积极净化身心,努力克制自己烦恼的冲动,精勤修学诸佛无量道法,所谓: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。在无量法门中,最具代表性的该是六波罗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1843572.html
  • 科学技术和佛法关系的反思

    缺乏作为武学基础的佛学修为,但最终却走火入魔,生命危殆。而少林寺一位地位低下的无名老僧,不仅于一招之内制服两大超一流武林高手,而且利用萧远山和慕容复两人完全不同的暴戾之气,互相克制,劝导双方互相治疗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246754.html
  • 利益和快乐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贪瞋痴等烦恼时,虽然努力加以排遣,却才下心头,又上眉头,那么的力不从心;又譬如心中充满种种的欲望,虽然极力加以克制,却又事与愿违,不能随心所欲。这种由于我与心的不调和而产生的痛苦,实际上并不亚于身体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746894.html
  • 唐代佛教建筑艺术——志莲之行

    意”,各色的莲花表示多彩的佛光,以示净土。  佛教艺术中采用莲做装饰自有它本身的道理。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莲,佛教教导世人克制欲念,不畏现实的物质世界所诱惑,苦苦修行方能超脱苦海无边的世俗...

    林苏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1247003.html
  • 略解六根清净

    克己复礼的修养功夫,来制止自己的私欲,任心横行,放荡不羁,那就可能造成天翻地覆,人兽离分的局面了。造恶之心日趋恶劣,贪嗔痴三毒愈难克制。是以愈求自由,即愈为三毒所乘,岂非与自由背道而驰?假使真能达到六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747647.html
  • 论佛教的中道思想

    修行。当时的王子,受外道的影响,认为情欲是苦的根本,只要克制情欲,就能离苦得乐得解脱,于是他做起了种种折磨自己的苦行。六年苦行后,奄奄一息的王子受了牧女的牛乳供养,才得以恢复体力,继续在菩提树下修行,...

    道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150603.html